?
福州其他政府資助項目
熱點動態
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的意見 榕政綜〔2023〕157號
發布時間:2023-09-24內容編輯:宇辰管理
點擊數: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市直各委、辦、局(公司),市屬各高等院校,自貿區福州片區管委會:
為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的意見》,以高質量、高水平的標準化工作落實強省會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以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為目標,加快建設支撐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型標準體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州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到2025年,我市標準化水平全面提升,標準化戰略全面實施。
——全域標準實現深度融合發展。建立健全覆蓋農業、工業、服務業和社會事業等各領域、與現代化國際城市相匹配的新型標準體系。標準制度型開放成果豐碩,標準化的基礎性、引領性、戰略性作用充分發揮。新增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150項,培育發展團體標準50項,自我聲明公開的企業標準增至10000項。
——標準化基礎能力不斷提升。力爭增加國家和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單位1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1個。培育發展標準化專業技術服務機構,標準化服務業基本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標準化改革創新取得突破。標準化管理體制、推進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地方標準制定流程進一步優化,平均制定周期縮短至12個月以內,社會參與度明顯提高,更貼近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實際需要,高效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標準化與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實現深度融合,標準實施效果評價、信息反饋、監督檢查制度進一步健全。
——標準化示范引領效應凸顯。緊貼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目標,全面開展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廣泛推廣應用經驗成果。新建農業、工業、服務業以及社會公共服務領域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30個,標準化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質量效益和生態效益充分彰顯。
到2035年,我市全面形成市場驅動、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開放融合的標準化工作格局,全面建成滿足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打造具有省會特色的福州標準化戰略品牌。
二、主要任務
(一)建設新型標準化工作體系,助力高能級創新
1.優化標準供給結構。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目標以及做優“四大經濟”、深化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等重點工作,加快研制支撐我市產業優勢發展、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地方自然條件和風俗習慣等特殊技術要求的市級地方標準,全面提升“福州標準”水平。優化政府頒布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二元結構,充分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大幅提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比重。實施團體標準培優計劃,增加團體標準的有效供給。鼓勵企業制定高于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建立健全企業標準體系,積極參與各類標準化活動,不斷提升企業標準水平。實施企業和團體標準“領跑者”制度,增強企業和團體標準創新活力。
責任單位:市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2.創新標準化產學研用融合體系。鼓勵優勢企業探索建立從研發到落地的全鏈條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標準的工作機制,形成自主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創新應用和產業轉型升級一體化發展模式。支持企事業單位同步開展技術研發、專利布局、標準研制與產業推廣,促進新技術產業化和標準迭代更新。發揮我市科學城和高校較為集中的優勢,應用標準化手段創新產學研用新模式,推進標準鏈與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開展標準與知識產權融合試點建設,創新融合發展的工作機制和模式,制定專利與標準融合相關標準,推動專利布局、標準研制與產業升級協同發展。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創新,組建標準創新團隊,打造標準化“助推器”。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標準化技術咨詢、服務等活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標準,按照科研成果轉化政策規定執行。
責任單位:市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3.搭建標準化服務體系。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目標,從戰略高度統籌謀劃全市標準化發展的主要目標、重大任務、重要舉措和實施路徑,加強現代化國際城市背景下福州標準化工作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的研究,探索推動標準化工作跨越發展的理念思路、方式方法、機制機理。建立標準化專家庫,加快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標準化信息交換與資源共享。推動我市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承擔省級、國家標準化技術組織秘書處工作,增強標準制定話語權。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基層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和推廣標準化顧問制度,培育標準化專業服務機構。
責任單位:市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4.建立標準化應用體系。發揮標準技術支撐作用,暢通法律法規引用標準的渠道。強化標準實施應用,各行業主管部門發揮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具體領域技術、管理和服務標準應用為突破,推動標準的有效實施和持續改進,進一步促進行業健康規范發展。推進質量、標準、品牌聯動實施,以標準化牽引質量基礎設施融合發展,開展“一站式”服務,發揮質量基礎資源的集群作用。完善政府采購、招投標、融資增信等活動應用先進技術標準的機制,鼓勵在開展政府采購、招投標、融資增信的過程中運用標準。
責任單位:市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5.完善標準化監督管理體系。建立標準質量評價和實施效果評估制度,開展重點領域標準實施效果評估工作。完善標準實施信息反饋機制,拓展標準實施信息反饋渠道。鼓勵政府部門、新聞媒體、社會組織和消費者對標準實施進行監督,有效實施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
責任單位:市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二)提升產業經濟標準化水平,引領高質量發展
6.深化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加強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工作機制建設,提升全員標準化意識,助推工業(產業)園區建設標準化工作。研制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工業(產業)園區建設標準,逐步構建有福州特色的工業(產業)園區標準體系,提升園區標準化建設水平,推動產業基礎高標準再造,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和強力引擎。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大數據委、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行政(市民)服務中心管委會、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各園區管委會
7.扶引大龍頭大產業標準化發展。重點圍繞新型顯示、高端化纖、新能源等龍頭產業,支持龍頭企業主導技術標準的制(修)訂。通過標準鏈引導和推動產業上下游整合“增鏈”“補鏈”“強鏈”,以標準為紐帶放大產業鏈的串聯集聚效應,助力產業鏈垂直整合和跨區域橫向拓展,培育產業大集群,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開展預制菜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研制具有福州特色的預制菜產業相關標準,建成全國預制菜產業標準創新高地。引導龍頭企業積極比照國際、國家、行業先進標準,建立完善更高水平的企業標準體系,助推產業健康發展。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大數據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林業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8.布局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實施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探索技術自主、應用帶動的新標準,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在新型材料、光電、集成電路、新型儲能、智能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開展標準化前沿研究,以先進標準賦能高新技術產業創新,加快新技術產業化步伐,助力打造有福州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生態圈,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大數據委、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9.再造傳統行業標準化工作新優勢。結合我市傳統產業特色和技術優勢,實施“標準化+傳統行業”計劃,強化標準支撐,聚焦質量提升,再造傳統行業競爭新優勢。推動機械裝備、紡織化纖、冶金建材等傳統產業以高新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為發展理念,加大與信息化和工業化相融合的產業技術標準研制力度,加快紡織化纖、機械裝備、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等傳統產業標準制(修)訂,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大數據委、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10.開展數字經濟標準化。結合福州產業狀況,深入推進智能制造標準化工程,助推打造數字驅動的產業生態。建立健全大數據與產業融合標準,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進數字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總結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成功經驗,重點加強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標準研制。
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委、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11.加強海洋經濟標準化。開展海洋特色產業技術標準研究,加強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洋光伏、海上風電儲能產業等方面核心技術攻關和標準研制,為做大做強臨港產業、培育壯大海洋新興產業提供標準化技術支撐。支持在海洋捕撈、智慧海洋、海洋資源開發和保護等方面加快研制相關標準,推進海洋碳匯標準化,服務海洋經濟綠色健康發展。加快近海水產養殖、深海養殖、生態養殖、海上牧場等重點領域標準化進程,提升我市水產養殖集約化、規?;?、標準化水平。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海洋與漁業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12.著力文旅經濟標準化。加強旅游服務、民宿等方面標準研制,助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動旅游服務標準化試點有序開展,發揮標準化對旅游行業的規范和促進作用,打響“有福之州”品牌。開展福州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標準化建設,加大壽山石雕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標準研制力度,推動閩菜(福州菜)標準體系建設,以標準化助力打造“?!蔽幕?,培育閩都優質文化創意品牌,推動閩都文化的傳承和健康發展。
責任單位:市文旅局、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13.加快現代服務業標準化。以標準化助推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增加商貿、居民和家庭服務、月子中心、教育培訓等生活性服務業標準供給。支持直播消費、夜色經濟、智慧零售等消費新業態標準研制。推進福州鼓樓中心城區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三)加快社會民生標準化步伐,推進高品質生活
14.筑牢鄉村振興標準化根基。圍繞福州茉莉花茶、福州橄欖、福州福橘、福州魚丸、福州金魚、連江鮑魚、福清一都枇杷、福清尖椒、永泰青梅、長樂西紅柿、長樂青山龍眼、閩侯繡球菌、羅源秀珍菇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加快構建全要素、全鏈條、多層次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鼓勵龍頭企業參與農村綜合改革(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和農業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培育一批農業企業“領頭羊”,推進農業生產規范化、規?;彤a業化。加強福州特有資源和特色地方品種以及良種繁殖標準研制,推進智慧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標準化建設,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鄉村治理標準化,圍繞自治、法治和德治領域加大標準研制力度,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以村容村貌提升、生活垃圾處理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標準化工作。推動農村教育、醫療、養老、法律服務等相關領域標準研制,助力農村公共服務規范化、均等化。打造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項目,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林業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15.推動綠色經濟標準化。加強生態循環農業、林業循環經濟、資源節約、垃圾分類、污水資源化、綠化養護、綠色節能、綠色包裝、綠色設計等領域的標準化建設。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制定高于國家、行業標準的碳達峰、碳中和企業標準,助力“清新福建”建設。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農業,加強生態農業標準制(修)訂,推進生態農業標準化進程。建立健全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等綠色發展標準體系,助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新格局,助推福州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為城鄉居民生活品質提升打好底色。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大數據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林業局、市水利局、市園林中心、市郵政管理局、市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16.夯實社會事業標準化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為導向,以促進城鄉、區域、人群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通過標準化手段優化資源配置、規范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明確權責關系、創新治理方式。加快研制公共教育、社會保障、公共體育、公共文化等領域急需標準,重點開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氣象服務、防災減災等服務管理標準研制。開展養老和家政服務標準化專項行動,聚焦“一老一小”,研制長者食堂等標準,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服務標準體系,推進托育服務和健康服務標準化建設。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衛健委、市體育局、市文旅局、市氣象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四)開展政府治理標準化建設,支撐高效能治理
17.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建設。著眼省會城市國際化、可持續發展和專業化、智慧化、精細化管理方向,聚焦內河治理、城市管理、城市公園、樓宇經濟等領域,推進城市標準化建設,有效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圍繞環保、城市衛生、物業管理、社區治理、智慧社區等領域,研究制定城市綜合治理相關標準,提高社會自治能力,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助力打造基層共治共享的格局。加強供水供氣智能管理、公共服務平臺、遠程教育、智慧電動汽車充電系統、城市智慧通車系統、智慧交通等領域技術標準研制,以標準進一步規范城市管理工作、筑牢民生保障底線,助力“文明城市”建設。
責任單位:市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園林中心、市發改委、市大數據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18.提升營商環境標準化水平。以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著力點,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政務公開等領域標準化建設,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助力營造長期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在行政許可標準化的基礎上,加強電子政務管理、“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等領域標準化建設,提升網上政務服務水平,實現業務協同。以政務大數據為基礎,信息化平臺為支撐,加快社會信用、“互聯網+監管”等優化營商環境標準化進程,推動營商環境數字化建設。
責任單位:市營商辦、市行政(市民)服務中心管委會、市發改委、市大數據委、市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五)推動標準化開放融合,促進高水平開放
19.加強兩岸標準化合作。鼓勵臺資企業積極參與各類標準化活動,支持臺資企業主導或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制(修)訂,按照相關政策同等享受標準化資金獎補。在鄉建鄉創、社區治理、花卉文化方面先行開展兩岸標準共通試點建設,探索“四共同、三采用”兩岸標準共通機制,促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
責任單位:市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20.推動“福州標準”走出去。探索建立標準互聯互通機制,開展中外標準研究比對,以標準的軟聯通促進國內、國際貿易發展。積極推動我市與莆田市、寧德市、南平市、平潭綜合實驗區在通信、物流、交通領域的標準對接合作,推進標準信息共同研究和共享成果。圍繞我市產品和服務“走出去”需求,以新產業新業態為重點,鼓勵企(事)業單位和社團組織等各類主體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承擔更多國內外標準化組織技術機構和領導職務。鼓勵企(事)業單位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加快探索標準與知識產權融合機制,研制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引領國內外產業發展的技術標準,推動“福州標準”走向國際。
責任單位:市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標準化推進機制。進一步完善標準化協調推進機制,及時調整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對標準化工作的協調統籌作用,壓實各方責任,全面落實“統一管理、分工負責”的標準化工作體制。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應把標準化發展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日常工作中,參照建立相應協調機制,大力推進標準化戰略實施。
責任單位:市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二)完善標準化扶持政策。市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要圍繞標準化戰略,建立標準化組織領導機構,制定標準化工作計劃、方案,健全標準化工作機制,出臺配套的產業、科技、人才培養等相關扶持政策和獎懲激勵措施,加強在重大招商引資、政府采購、技術引進和改造、評先評優、獎勵補助中的標準應用。各縣(市)區、高新區要加強資金保障,將標準化工作相關支出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建立健全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推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標準化工作,探索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標準化資金保障和投入機制。
責任單位:市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三)加強標準化人才培養。建立標準化技術平臺、專業技術委員會和標準化行政管理人員“三位一體”的標準化技術支撐體系,支持福州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工業(產業)園區及中印尼“兩國雙園”標準創新與標準化技術應用。構建多層次的標準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大力培養面向產業、企業的標準應用人才,同步加大對行業主管部門標準化知識的培訓,加強基層標準化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加大對國際標準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鼓勵企業設立首席標準官制度,加強標準化工程師培養和標準化專家隊伍建設。將標準化納入普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探索推動專業與標準化教育融合,支持市屬高校、高職院校設立標準化學科專業,培養社會急需的標準化人才。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及市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聯席會議相關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福州新區元洪功能區管委會
(四)推進標準化文化建設。充分利用“世界標準日”等主題活動開展標準化宣傳,樹立標準化理念,普及標準化知識,推進標準化交流,提升標準化意識。鼓勵舉辦標準化論壇,打造各領域標準化標桿和標準化文化傳播新載體,大力發展標準化文化。
責任單位:市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本意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由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解釋?!陡V菔腥嗣裾P于進一步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的意見》(榕政綜〔2016〕128號)同時廢止。
福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9月14日